抚松县发现百年长白山人参“兆头” 城事-白山站 王金顺 3979560
抚松县发现百年长白山人参“兆头” 城事-白山站 王金顺 397956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白山站 > 城事

抚松县发现百年长白山人参“兆头”

民俗学家挂牌守护文化印记

2025-09-16 11: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9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在白山市抚松县沿江乡楞场村白水滩野山参抚育基地,为发现的百年以上长白山人参“兆头”挂牌。“兆头”,是挖参人采参后在松树干上留下的“记号”,留给后人,体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抚松县坐拥长白山第一道门户,有着1700余年的野山参采挖史和460余年的人参栽培史,是著名的“中国人参之乡”,是道地性人参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国人参80%的交易量在此完成。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长白山人参,也使得抚松县成为人参文化的核心区域。在这片土地上,放山习俗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不仅追寻珍贵的人参,更懂得保护自然资源,为后人留下希望。“圈梁子”“埋宝坑”“砍兆头”等独特的山林规矩与文化习俗,体现了放山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考量。 

  放山人会在红松树上“砍兆头”,左边刻道记录人数,右边刻道记录参叶数,兆头必须对准参埯方向,为后人提供准确线索。如今这些“兆头树”,承载着山林的记忆与希望。 

  曹保明认为,长白山放山习俗是一套“活态的行为准则与文化密码”,是放山人世代传承的山林规矩,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经验总结,更蕴含着“共享、诚信、敬畏”的道德内核。一次性为百棵“兆头树”挂牌,既是对抚松县丰富人参文化遗存的集中梳理,更是对“活态非遗”保护理念的实践。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刘金英

  通讯员 孙璐 郭宝文 周帅行 供图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