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山市浑江区的边境线上,依山傍水的村落曾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如今却因一条“黄金通道”——G331国道,成为游客眼中的“诗与远方”。近日,记者走进这些边境村,探寻它们如何在乡村振兴与兴边富民的政策东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G331国道,打通边境振兴“主动脉”
G331国道是我国沿边公路,浑江段穿林海、越界江,将浑江区的边境村落串联成线。今年国庆假日期间,这条“最美边境公路”全线贯通后,自驾游客量激增——三道沟镇龙山湖景区接待游客约1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43.2万元,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专程来打卡边境风光。

国道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机遇。沿线村落依托交通优势,将特色产业嵌进旅游链条,德百财五味子养生锤与农家乐迅速走红,成为边境游的“金字招牌”。
养生锤,小手艺撬动“健康大市场”
在三道沟镇边境村,40岁的聂玉同正在教游客制作养生锤——传统布艺裹着五味子,几下便成一把紧实的保健锤。“这锤子能敲经络,游客特别爱买。”她笑着说。
德百财五味子养生锤已成为三道沟镇边境村的特色旅游商品。2023年,村里将当地种植的五味子与手工编织结合,推出融入中药材元素的养生锤,兼具保健功能与文化特色。通过培训村民制作技艺、规范产品标准,同步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游客买的不仅是锤子,更是健康理念。”聂玉同还说,这款结合五味子等中药材元素的养生工具,已成为游客带回家的伴手礼,也为边境村串联起种植与加工产业链,培育出可持续的特色增收产业。
农家乐,灶台烟火气里的“边境味道”
在滴台村,丽泽假日酒店的经理郭宏娜正给游客上菜——炖江鱼、凉拌山野菜。“鱼是鸭绿江现捞的,菜是山上采的,游客就认这口‘土味’。”她笑言。

这家假日酒店开了3年,成了G331国道上的“网红店”。“这个国庆假期,凭着沈白高铁和G331国道双线贯通,游客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营业额也大幅提升。”郭宏娜说。
村里还有16家农家乐,有的主打“山野风味”,用地道的江鱼、山珍烹制特色餐食,让游客在烟火气中体验边境村的质朴生活;有的结合边境文化,带游客乘快艇游览界江风光,近距离感受两国边境的独特景致。特色体验与美食结合,让农家乐成为游客“打卡边境”的必选一站。
连带效应下,农家乐带热了土特产销售——山野菜、蜂蜜等本地特产依靠游客口碑打开销路,村民上山采集的野菜从愁销路转为抢手货,成为增收的新增长点。
振兴密码,生态文化融合的“边境实践”
边境乡村的振兴,核心在于将边地区位转化为发展动能。三道沟镇党委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紧抓G331国道这条黄金通道,立足‘边’的特色、做足‘绿’的文章、激活‘文’的基因,依托森林覆盖率超80%、空气优良率95%以上的环境,开发漂流、森林自驾等生态游;挖掘抗联遗址、满族渔猎文化和朝鲜族民俗,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同时以五味子产业、鸭绿江鱼养殖为纽带延伸产业链,通过打好生态、文化、融合三张牌,让边境村从边缘地带变身富民前沿。”
从G331国道驶入浑江边境村,这条国道,不仅让三道沟镇的养生锤远销各地、鸭绿江鱼鲜香飘远,更成为边境乡村发展的黄金通道,让边地优势转化为致富资源,助力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走上共富之路。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刘金英
通讯员 于子茹
浑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